为什么要设立科创板?它能给市场带来哪些新亮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科创板与原有市场存在的四个不同点就会明白它的意义所在。
1. 投资者结构不同
首先是投资者结构的不同。
目前A股的账户数是1.54亿,这其中包括了机构和中小散户投资者。两者相差很多,散户是1.53亿个,机构34.7万个。
科创板由于上市的企业是新兴产业科技企业,不同与传统产业企业,具有更高的成长性和想象空间,潜力巨大的同时投资的风险也更大。所以给投资者设置了较高的进场门槛,按照交易所的估计,大概全市场有320万户投资者能达到开户资格。据上交所统计,截至6月底,科创板适格投资者有效开户约290万户,其中约270万户参与。
估计也有很多是能达到开户条件的投资者仍想观望一下再考虑进场,总体来讲,科创板的投资者结构偏机构化,暴涨暴跌的跟风效应或许能够得到改善。
2. 新股定价不同
再看第二大不同,新股的定价机制不一样。
在原有的A股市场,近几年IPO定价存在严格的行政管制,有23倍发行市盈率的上限。这就给一二级市场造成了巨大的打新收益空间。中签的散户投资者如同中了彩票,新股上市大家考虑的只是能连续多少个涨停板。
在科创板完全由市场定价的机制下,保荐机构和发行人都在寻求一个合理公平的发行价,留给二级市场的炒新空间被大大压缩。上市后如何表现,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的环境和投资者们对企业未来发展空间的预期。大涨或者破发都有可能,不确定性也增加了。
目前看,首批科创板上市的公司发行市盈率平均约为49倍,较创业板首批企业的发行市盈率更低。当年首批上市的创业板企业中,平均市盈率约为56.7倍。当然,由于科创板企业在很大程度已经不适用于原有的常见估值方法,上市后的表现,要看投资者对其认可度。由于是市场化定价,市场对其价格纠错能力会显现出来。
3.交易规则不同
第三大不同是交易规则的改变。
科创板在新股上市的头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从第6个交易日开始,设定20%的常规涨跌幅限制,这比主板市场扩大了10%的涨跌幅空间。
由于科创板公司都可以融资融券交易,所以在新股上市后,如果发行价过高,也可能遭遇融券做空。扩大涨跌幅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也让价格操纵更难实现了。
另外,值得留意的是,在科创板的股票异常交易监控上采用了创新机制,就是所谓的“价格笼子”。针对科创板企业和投资者的特点,上交所设置了有效申报价格范围、盘中临时停牌机制和市价申报保护限价等交易机制。
也就是说投资者在盘中胡乱设定买入或者卖出价格,超出一定的申报价格范围是无效的。这有点像投票中的去掉一个最高票、去掉一个最低票,然后再取平均值。总的来说“价格笼子”机制是为了在保证市场流动性的前提下抑制暴涨暴跌。
4.退市机制不同
第四大不同是有更严格的退市制度。
以往A股市场常会有“不死鸟”的存在,很多徘徊在退市边缘的股票,就是退不了,而且还有可能被爆炒。科创板设置了四种退市标准,这四种标准完全是市场化标准,被投资者用脚投票的企业,如果符合了退市标准,就会被退市,退市的效率会提升,而且没有“暂停上市”,也不允许“重新上市”。
证监会市场监管部也在近日发出提醒:科创企业本身不确定性大等因素综合作用下,科创板首批企业上市初期可能出现过度炒作、股价波动比较大,但也不排除部分企业遇冷等情形。
“玩法”不同了,投资者需要有新的眼光来看待市场。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科创板与原有市场存在的四个不同点”全部内容,更多内容敬请关注久久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