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在2013年时有两位学者一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吗?从现在的市场来看尤金·法玛和罗伯特·希勒两者谁的理论更有用呢?
尤金·法玛(左)和罗伯特·希勒(右)
1. 已有的信息还能不能预测走势
在2013年,有两位学者获得了诺奖,一个是尤金·法玛,另外一个是罗伯特·希勒,两个人同时分享诺奖不奇怪,因为以前也有过先例,这次获奖的奇怪之处在于,他们俩的观点居然是完全相反的!
前面我们已经连续地探讨过尤金·法玛的“有效市场”理论,就如同武林中通常会有相互对立的派别一样,与其相对应的就有行为金融学派,罗伯特·希勒就是行为金融学派的重量级人物。
这两派争论的焦点,就是已有的信息还能不能预测未来的市场走势,也就是证券价格的变化。
2. 一个悖论
之前我们说到了,股票技术分析方法是基于三大假设的:市场行为涵盖一切信息;证券价格沿趋势移动;历史会重演。
这里有意思的一点是,技术分析方法的三大假设既有部分内容是符合“有效市场”理论的,又有一部分是与“有效市场”理论对立的。
先看“市场行为涵盖一切信息”,强式有效市场就是这样一种状态,不论是证券的历史价格信息、公开的基本面信息、内幕消息,全都已经表现为市场价格,当前这个市场价格,无论它是高是低,都已经涵盖了一切市场参与者可以得到的所有信息。在这种状态下,市场无法被预测,而是只能“随机游走”,像分子一样,做布朗运动,毫无规律可言。
如果要对市场做预测,就需要了解未被市场了解的信息,而如果这个信息被了解,那就已经被市场价格涵盖,这是一个悖论。
3.价格会沿着趋势移动?
技术分析的另外两个假设:“证券价格沿趋势移动”、“历史会重演”,这显然是与有效市场理论对立的,既然市场价格随机游走,还谈什么沿趋势移动呢?每天都是全新的开始,历史又怎么会重演呢?
可是现实中,我们投资者的感受并不是这样。我们发现市场走势往往有“惯性”存在,物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当一个物体沿着一个方向运动时,它有向前的惯性,除非被另一个方向来的力改变原有轨迹。
证券价格在很多时候就是这样,趋势形成后,人们更原意相信价格会沿着趋势走下去,当然不能一直这样下去,会有新的利好或者利空信息产生,形成改变价格趋势的外力。
4.投资者都在试图抢占先机
有的投资者反应过来了,这样的改变应该有个过程,而谁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抢占了先机,谁就能获取超额收益!
说到这,又想起了那个广为人知的人熊赛跑的寓言故事:
两名在森林里露营的小伙伴,早晨醒来,发现一头野熊正奔向他们。一人撒腿就跑,另一人急着穿鞋。撒腿跑的人嘲笑穿鞋的人:“你穿鞋也跑不过熊。”忙着穿鞋的人说:“我只需跑得比你快就可以。”
大家看,这是不是有点像我们在证券市场上搞各种方法研究的状态。两个小伙伴是投资者,也可以想象有更多小伙伴,跑得最慢那个就倒霉了。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学者们在研究市场的有效性,说现在市场已经进入了弱式有效市场了,技术分析已经没用啦,但是一边我们看到,基于“证券价格沿趋势移动”的假设,很多投资者在乐此不疲的寻找和开发各种技术方法,目的就是为了先别人一步发现趋势的形成和趋势的转向,比别人先进场,比别人先离场。
再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大家了解“有效市场”理论的优势与不足。
我们开车去一个地方,有很多条路线可以选,走在一条路上发现前面有些堵,咱们就换条路吧,继续前行,但是如果是在“有效市场”状态,所有的路的应该是通的,或者所有的路都应该是堵的,因为往这个方向去的人都知道,发现堵就会换别的路,都挤着去不堵的路,那这条原本人少的路不也就堵了吗?
但这样一个状态不是瞬间完成的,而是有一个过程,正像前面的寓言一样,先这样考虑的那些人,抢了先机。后来的人则很有可能又被堵了。
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保守的司机会选择在原来的路上继续等,有激进的司机会来回换路,还有些喜欢跟风的人,看到前面那么多人都往另一个方向去了,就认为大家的选择不会错,于是也跟过去,但很有可能跟过去以后,就直接堵在一条新的路上了。
一句话概括,市场不完美,也没有哪一种理论是完美的。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尤金·法玛和罗伯特·希勒两者谁的理论更有用?”全部内容,更多内容敬请关注久久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