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看盘技巧 短线技巧 股票入门 选股技巧 买入技巧 卖出技巧 股票知识 黑马捕捉 跟庄技巧 追涨技巧 炒股心得 股票术语 技术分析 K线分析 趋势分析 基本分析 财务分析 心理分析 成交量 分时图 均线 MACD BOLL KDJ BIAS RSI SAR OBV WR DMI ARBR ROC PSY 波浪理论 江恩理论 道氏理论 江恩理论 波浪理论 江恩理论 波浪理论 江恩理论 专题

中国巴菲特的20多年炒股心得

2019-04-19 21:21:26 炒股经验 719

被称为“中国巴菲特”的赵丙贤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金融硕士学位。1991年创办北京中证万融投资集团,担任董事长、总裁。自2000年分拆同仁堂赴香港上市,先后以个人或公司名义直接投资7家企业,其中投资帮助5家企业上市。

继1997年推出《资本运营论》后,时隔18年,素有“中国巴菲特”之称的赵丙贤携带其新书《有效动作论》重新回到公众的视野内。

作为拥有25年投资、并购、重组上市公司经验,以及“价值投资”的长期践行者,赵丙贤直言股市是个“神经病”,短期的股票价值波动并不值得投资者去关注,应以“长期持有”的心态买入自己熟悉的股票,而非跟随市场的短期波动做一个投机者,给证券公司交“手续费”。

买1%或100%股份用同一标准

新京报:从1997年你推出《资本运营论》后,已经过去了18年,为什么现在推出《有效动作论》这本书?赵丙贤:我做投资的时候,尤其是受巴菲特长期战略投资理念的影响比较深,我就在想,咱们中国企业要怎么样建立一个可持续的、基业常青的企业,这也是我的一个理想。我觉得我应该建立一个有理念的企业,所以从2009年9月,我每月写一篇文章,针对我们企业一个月的经营管理情况,写一些感悟,把它抽象出来变成管理的一些规律、想法和方法。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现在这本书。新京报:你做股票投资二十多年,被称为“中国的巴菲特”,但一直以来你都很少在公开场合谈论股票市场,为什么?赵丙贤:因为我不想鼓动人们去买了卖,卖了买。新京报:你觉得正常的股票买卖应该怎样?赵丙贤:在中国,买一只股票应持有三年以上,这是最起码的,如果你不打算持有三年你就不用买了。而且要想发大财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你只要买两三只股票,持有十年、二十年就够了。新京报:你是怎样挑选股票的?赵丙贤:有两大秘诀。第一,买一个公司1%的股份,和买一个公司100%的股份是用一个标准。就是要判断企业的内在价值,或者未来三年、五年、十年折算到现在的现值,大致算一下,这个没有准确数据。而不论买1%和还是买100%,都是这个心态,买的时候一定想着至少持有三年或者五年。以这种心态去看这个企业的价值,并去估值,这叫投资估值能力。第二,其实很简单,正确认识到市场是个“神经病”。新京报:这个“神经病”概念如何理解?赵丙贤:市场的波动是一个“神经病”,一会儿歇斯底里地涨、一会儿歇斯底里地跌。它就像一个“神经病”,今天高兴明天不高兴,你别把它当成一个正常人,涨和跌都去分析是什么原因。其实谁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有很多原因涨有很多原因跌,我告诉你永远每天涨有一百个原因,跌有一百个原因。但是到底这一百个原因、两百个原因哪个是今天起作用,哪个明天不起作用,谁也不知道。所以应正确认知市场是一个情绪化的市场。

天天看股价波动没意义

新京报:怎么理解市场的长短期?赵丙贤:短期市场是一个“投票机”,买的钱多卖的钱少它就涨,反之就跌。长期来说,市场是一个“称重机”,称的是企业的内在价值,这就要看你的估值能力,比方说一个企业每股是二十块钱,称出来就行了。但短期市场是个“神经病”,“投票机”就会犯错误,一会儿把这个企业估值成十块钱,一会儿又估值到一百块钱。当估值到十块钱时你赶紧买,因为企业原本应该是二十块钱的重量,估值越低越买。就像买面包,昨天买面包二十块钱,今天变成一块钱了,买还是不买?大家肯定是抢着买。但当你买股票时,昨天二十块钱今天变成一块钱,你肯定不买了,为什么?你以为这个公司有问题了。但是,其实这个公司根本没问题,一天有什么问题?昨天还二十块钱,今天就卖一块钱,不可能一下子有这么大变化,公司变化是缓慢的。依靠市场“神经病”特性,可以短期投机炒作,但长期而言,不是靠“神经病”特性赚钱。 所以,买了股票想着持有三年、五年、十年,称它重量就行,得忽略市场这个“神经病”。天天看股价的波动没意义。任何一个普通人其实都能认识到这一点,但是做到这一点的人很少,属于知易行难,巴菲特就属于真正做到了。

买自己熟悉的企业股票

新京报:普通投资者应该如何挑选一只股票来长期持有?赵丙贤:买两三家熟悉的企业的股票,看这个企业基本健康,就给它称下重,但别今天称了明天又称,发现没“长肉”,换一个再来。新京报:如果宏观经济发生大的波动对其产生大的影响呢?赵丙贤:我是忽略对宏观经济的分析,忽略对行业的分析,我们更看重具体的企业。其实我买股票的原则是“三个圈”,“三个圈”环环相扣:第一,企业在我能力圈内,是我特别熟悉、能看得懂的;第二,在能力圈里面再画一个圈,即企业的“护城河”。而只有在自己能力圈内的企业,才能判断出这个企业有没有“护城河”。第三,在护城河内要看有没有安全空间,比如我估值一个企业的股价是20元,购入的价格大致在20元左右,是安全的,当购入价格变成15元,那么我有5元的安全空间。新京报:如何理解什么是企业的“护城河”?赵丙贤:举例来说,这个企业有专利保护,或者有独家品种,专利保护二十年、三十年,别人不能卖同样配方的药,那就是“护城河”。当然,管理上、规模上也有“护城河”,但是“护城河”的宽度不一样。

展开余下全文
(719)
猜你喜欢
相关新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