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看盘技巧 短线技巧 股票入门 选股技巧 买入技巧 卖出技巧 股票知识 黑马捕捉 跟庄技巧 追涨技巧 炒股心得 股票术语 技术分析 K线分析 趋势分析 基本分析 财务分析 心理分析 成交量 分时图 均线 MACD BOLL KDJ BIAS RSI SAR OBV WR DMI ARBR ROC PSY 波浪理论 江恩理论 道氏理论 江恩理论 波浪理论 江恩理论 波浪理论 江恩理论 专题

移动平均线判断趋势(图解)

2019-04-17 12:22:24 操盘高手 1117

因为市场只会在某些期间内展现明确的趋势,交易者当然希望通过某种工具判断市场是否存在明确的趋势,才能充分运用趋势跟踪操作方法。关于如何判断趋势发展与其强度,目前有几种趋势跟踪指标可供运用。本章接下来的篇幅,准备讨论一些我认为最重要的趋势跟踪指标与交易策略。

移动平均线的功用

除了趋势线与通道之外,还有一些技术指标可以协助判断趋势发展的方向与强度。移动平均线可能是最常见、最简单的这类指标。虽然你可以采用 1 条、 2 条或 3 条均线,也可以采用简单或指数形态的计算程序,但他们大体上都告诉 你相同的东西:市场在做些什么。如果移动平均线向上,代表行情走高;如果移动平均线向下,意味着行情下滑。就是这么简单。就如同其他技术指标一样,移动平均线不能预测未来,它们都属于落后指标。由于时间落后的原因,交易者可能会错失最初一段行情,因为当移动平均指标出现信号时,走势显然已经发展一段了。换言之,唯有实际的最低价或最高价发生之后,移动平均才会显示对应的信号。可是, 移动平均线确实可以反映趋势的发展方向,让你可以顺着趋势方向建立高胜算部位,因为价格大多会朝主要趋势方向移动。对于上升趋势来说,只要价格继续保持在移动平均线之上,上升趋势就还没有问题。

当你更新移动平均线的读数时,是一最新的价格取代最早的价格。所以,如果最新价格高于所取代的最早价格,移动平均读数就上升。只要继续保持这种状况,就可以看到明显的趋势。当价格走势停顿或改变方向,移动平均也会慢慢反应。请参考图 6-6 SPX 日线图,当价格在 X 点停止下跌之后不久, 10 天移动平均也开始翻扬。至于 35 天移动平均,因为落后程度较大,所以在几个星期之后才开始回升。

指数移动平均

虽然一般人都采用简单移动平均,但某些人则偏爱指数格式的移动平均,因为后者给予价格较大的权数。从理论上来说,指数移动平均似乎较理想。但在实际运用上,我看不出指数移动平均的明显优点。没错,指数移动平均可以更及时反映当前的价格走势(因为最近价格的权数较大),也能够更早提供交易信号,但这些信号很可能是假信号。读者不妨两者都试试看,然后挑选自己比较喜欢的。

挑选移动平均线的计算期间

移动平均的计算期间不同,所反映的价格走势也各自不同,交易者应该根据自己的风格与偏好,挑选适当的计算期间。 计算期间越短,移动平均越能够及时反映当时的市况 ,但缺点是信号反复的频率也较高。反之,计算期间较长的移动平均,信号可能缺乏及时性。换言之,既定价格走势已经发生一段时间之后,移动平均才会显现信号。较长期移动平均的信号虽然缺乏及时性,但信号反复的可能性较小。 一般来说,移动平均的计算期间越长,越能正确反映根本趋势。

对于不同股票、不同商品或不同时间周期,绩效最佳的移动平均长度可能都各自不同。虽说如此, 我还是采用相同的一套移动平均来交易每个市场。我认为,如果某套交易策略确实有效,就应该普遍适用,不应该就每个市场分别选取最佳参数。就我个人来说,盘中走势图采用 10 天与 35 天均线,日线图则增添 200 天均线 。这套均线很适用于我,但未必适用于其他人。超短线交易者可能要采用更短的计算期间,例如 3 天、 5 天或 10 天。移动平均的长度越短,产生信号的频率越高,部位的平均获利或亏损越小,佣金费用越高。 我认为最好采用稍长的均线,交易频率不要太高。均线长度稍长些,信号比较不容易反复,因为这类均线反映的趋势比较稳定 。

图 6-6 显示 10 天、 35 天与 200 天均线,分别代表不同时间周期的趋势。 200 天均线几乎像是趋势线,反映行情的主要趋势,每当价格由下往上接近 200 天均线,后者就代表一般压力。 200 天均线通常用来决定市场的趋势方向。每当价格突破 200 天均线,就代表市场趋势可能发生变化。我利用 200 天均线追踪长期趋势方向。 10 天与 35 天均线都反映短期波动转为剧烈, 10 天均线能够更及时反映当前的市况,但只要行情波动转为剧烈, 10 天均线信号发生反复的频率也很高。 35 天均线比较平滑,更能反映中期趋势。读者应该多加尝试,小心挑选一组适用的均线长度。

多重移动平均线

虽然某些人只采用 1 条移动平均,然后以价格向上或向下穿越均线作为信号,但多数交易者都会同时采用 2 条或 3 条均线。多重移动平均系统,通常都采用不同期间移动平均之间的穿越作为进、出场信号。采用 2 条或以上的移动平均,不但可以通过移动平均之间的穿越作为信号,还可以用来确认信号的有效性,因为价格如果处于 2 条均线 ---- 相较于 1 条 ---- 之上,力量显然较强。如果趋势很强劲,价格将停留在 2 条趋势线所夹带状区间之外,如同图 6-6 的 D 点与 E 点。这段期间内,价格跌势很猛,位于 10 天与 35 天均线之下,一旦价格回到移动平均所夹带状区间内( E 点),交易者必须留意均线朝另一方向穿越。

如果采用 2 条均线(例如: 10 天与 35 天均线),每当较短期均线穿越较长期均线,就可以视为信号,例如图 6-6 标明的向上与向下箭头。图 6-6 显示 3 条移动平均,当 ro 天均线向下穿越 35 天均线,可以先建立些许部位 ( A 点);接着,当 10 天均线穿越 200 天均线( B 点),再进行加码;最后,当 35 天均线穿越 200 天均线( C 点),做最后加码。如此能通过由分批方式建立趋势跟踪部位。空头部位建立之后,如果出现买进信号(标示向上箭头),可以考虑 分批了结,也可以一次出场。我不建议反空为多,因为长期趋势仍然朝下。如果向上箭头采用分批了结的方式,你可以继续停留在场内,参与整个空头走势,而且有能了结部分的获利。如果你决定完全出场,仍然能在下一个卖出信号重新进场建立空头部位。

3下一页移动平均系统范例

图 6-7 显示交易者通过 5 分钟走势图可能建构的移动平均穿越系统,此处采用 10 天、 35 天与 50 天均线。最长的 50 天均线用来追踪部位之用,当然也可以直接采用 60 分钟走势图或日线图。图形中利用向上箭头与 X 分别表示进场与出场信号,但这些信号只是让读者了解移动平均穿越系统的运用,并不是真正建议如此操作。

交易准则:做多 买进:每当收盘价高于 50 天均线,而且 10 天均线高于 35 天与 50 天均线。如果收盘价高于 50 天均线,但 10 天均线低于 35 天均线,则结束多头部位而不放空。

交易准则:放空 放空:每当收盘价低于 50 天均线,而且 10 齐均线低于 35 天与 50 天均线;如果收盘价低于 50 天均线,但 10 天均线高于 35 天均线,则结束空头部位而不买进。

某些人只用 2 条移动平均,但第 3 条均线可以降低交易次数,并迫使你顺着趋势方向进行交易。在横向行情中,趋势跟踪系统经常产生反复信号,较长期的均线可以稍微减缓这个问题。 请注意,任何趋势跟踪系统都较适合于趋势明确的市场,但不适用于横向走势或波动剧烈的市场。如果价格来回剧烈波动,将导致趋势跟踪系统操作困难。所以,只要任何方法能够减缓问题,都有所帮助。

运用移动平均与趋势线的高胜算基本法则:

• 交易者应该假定主要趋势线或移动平均能够发挥功效,不会被穿越。如果它们足够强劲,当价格接近时,应该可以产生支撑与压力作用。

• 趋势越强劲,价格越不可能实际触及趋势线,因为大家都预期趋势线将发挥功能而提早反应。

• 只顺着趋势线与移动平均的方向进行交易。如果 2 条均线发生穿越现象,只顺着穿越方向进行交易。

• 如果行情过度延伸而应该结束部位,最好不要同时反转部位,只要结束趋势跟踪部位即可,直到趋势线或移动平均遭到突破为止。

• 当 2 条均线所夹带状区间开始收敛(变窄),应该准备应对某种变化。这并不表示趋势必然会变化,也不意味着必须卖出或回补,但可能性毕竟很高,最好要有所准备。

• 如果市场显示明确的趋势而你准备进场,不妨等到价格折返到移动平均或趋势线附近才进场。

• 当价格在移动平均或趋势线附近,此处建立趋势跟踪部位的风险相对有限,因为移动平均或趋势线万一遭到贯穿,你很快就会知道。

3
展开余下全文
(1117) 0
猜你喜欢
相关新闻
热门推荐